讨论决定与任命大有讲究

    到了讨论决定与任命阶段,看起来是进入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终端,进入了水到渠成的状态,其实不然。这个阶段是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再把关,是使前期工作赢得党委和社会赞成的总检阅,是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干部的好机会,大有讲究。
    应尽可能延迟讨论时间。这是保证讨论决定正确并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举措。不是迫不得已,最好不搞上午考察下午上会。搞的急促,看起来保密性强,少出差错,但是,一旦错了,影响更坏,并且,这种不自信会大大影响党委在民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所以,一般性的干部任用,考察后放一段时间,在社会上做些发酵,不仅没有坏处,而且会很有好处。有些地方规定,上会距考察一个月时间,实践表明效果是好的。
    应尽可能丰富上会信息。管理学中有一个“大数容易通过”的定律,是说在集体讨论决定问题时,极其重大的、复杂性极大的事项,由于参会人员把握不住,在讨论中会产生从众心理和服从“权威”行为,发表赞同意见。干部工作也是这样。对于一些不是自己分管、不熟悉的干部,人们往往会持赞同意见。看起来表决的赞同率很高,其实,失去了一次集体把关的机会。弥补这个不足,有些地方尝试在干部任免表之外搞“附页”,内容包括主要特点和不足、年度考核民主测评情况、提拔考察情况、其他考核情况、信访举报情况、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巡视情况、分管工作评价等方面,使与会人员能最大限度了解干部,增加表决的底气。这无论对于组织把关,还是对于真正发扬党内民主,都是有效的探索。
    应尽可能增加公示内容。特别是超级提拔、破格提拔的干部,更要将有关情由尽可能多地向社会公示,这也是发扬人民民主、提请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现实中,的确有不少违规提拔、带病提拔的干部,在公示这个环节被举报、拿下。
    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地与干部进行任职谈话。这是教育干部的重要内容,是“扯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最好机会。经过多个环节、较长时间的了解,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已经对干部的德才素质、现实表现、发展潜力、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基本掌握,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将平时不易向本人表达的意见表达出来,特别是可能影响履职的缺点、弱点和不足,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如实向本人指出,征询其意见,提醒其注意,并在此基础上督促改正,为下一次谈话埋下伏笔。通过这些活动,干部会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爱护和监督,会心生警惕、精神为之一振,会产生上进心、责任心、感恩心。因此,一般情况下,少搞一些“集体谈话”,少搞一些“鼓励性谈话”,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以维护党组织的纪律尊严和求实形象。

报名咨询

021-65650813

021-51263651-8034

微信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4023701号 Copyright © 2003-2014 上海华智干部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