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铁匠、木匠、瓦匠”

    乍一看,不少人会觉得老调重弹,做人做事自然要当敢做敢为的“铁匠”,不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更不可学“和稀泥”当“和事佬”的“瓦匠”。然而,这些针对作风建设问题上的形象比喻,与具有工匠精神的“铁匠、木匠、瓦匠”并非一码事。
  “铁匠”无疑是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更要学习“铁匠”的精到功夫——把握火候,学会趁热打铁。
  谈及“木匠”,有人会想到其工作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却忘却了木匠的绝活在于“木直中绳”。在中国,许多赞誉是给作为能工巧匠的木匠的,世间遗存至今的中国古代建筑,那些令人赞叹不已的精品巨作,岂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懈怠作风所能造就?
  再如“瓦匠”,如果被解读为擅长“和稀泥”、“抹光墙”,要么当老好人,要么做表面文章的意涵也不免有所偏颇。殊不知当个瓦匠需要地地道道的技术活,不善调和,拿捏不准沙水石之间的比例,不免沙多了易开裂,水多了难成形,直接影响大厦之根基,工程之质量,房屋之美观。
  央视推出的让人叹服的《大国工匠》们,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我国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这样的人何尝不是承载强国梦想的现代“铁匠、木匠、瓦匠”。
  当前,并非我们炉火纯青、精业胜人的“工匠”多了,精了,强了,而是与世界“工匠”们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相比西方有的国家,之所以能崛起立国,如人们熟知的瑞士手表,奔驰、西门子、松下、尼康等德日为数众多的百年企业,与他们拥有一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铁匠、木匠、瓦匠”分不开。
  改革强国的时代号角呼唤现代“工匠”,期待涌现更大一批善抓机遇的“铁匠”、专注求精的“木匠”、精准组合的“瓦匠”。这需要锻造各条战线“唯手熟尔”的“工匠”,让出众的企业精英、创业人才、管理骨干领跑先行,让更多的劳动模范、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施展才干,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中昂首傲立。(王厚明)

报名咨询

021-65650813

021-51263651-8034

微信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4023701号 Copyright © 2003-2014 上海华智干部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