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的两种讲法分析
对基层党员干部讲党章,是对领导干部和党建专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看,党章有两种讲法,一种是考据式,即对从一大到十八大党章的修改过程进行罗列,从“历史考据”的角度分析“党章的历程”;另一种是交流式,即围绕党章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如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党规党纪、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党的干部路线与标准等,进行深度交流。我们提倡第二种方式。
之所以对第一种方式不作普遍性提倡,是因为它针对的还是“党章知识”。自然,开卷有益,学一些党章知识对于党员了解党、理解党、相信党、紧跟党是有帮助的,但是,党章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一是难以深入到党员思想深处,难以触及灵魂,对做合格党员触动远远不够;二是并不是所有领导干部都有丰厚的党史党建学养,难以真正讲明白党的历史重大关节点与党章的深刻关系,只好抄来抄去、读来读去,难免陷入人云亦云、浅尝辄止的境地,教育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用交流的方式讲党章,就是讲本质、讲问题、讲现实,讲对策,如结合文本原意和党员个人思想实际、工作实际进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关于党的性质问题,其本质是党的纲领和党员的言行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群众一边,而不是站在少数有钱、有势的人一边。共产党的本意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的政党,而共产主义的根本属性是最大多数人过上好日子。按照这一质的规定性,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满意中实现自身价值。照此标准,讲课与听课的党员干部都要自审自问:我们的利己主义倾向是否严重?自己身上是否有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存在?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是迎难而上还是临危退缩?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围绕这些题目,可以采用政策分析法,研究我们政策的出发点、执行中的社情民意、落实后的实际成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针对大家关心的冲突性事例或特殊性事例,讨论这个事情应当怎样看?我们站在哪一边?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应向先进人物学些什么?向落后甚至违法乱纪分子吸取哪些教训?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利己主义冲动?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平?如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共产党员的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采用观点辩论法,将党员干部思想中存在的不同看法列出来,划出“边界四止”,组织党员作模拟辩论等等。真理越辩越明,在一次次事实分析、逻辑论证、观点碰撞中,大家会不知不觉地明白道理,选择行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