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员总量上新媒体单位已居榜首

专业人员总量上新媒体单位已居榜首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上海出版行业人才队伍调研显示————

  本报讯 日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上海出版行业人才队伍的调研显示,国有单位的专业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均超过60%,相对居于优势地位,这某种程度上可归因于历史的积累。但也应看到新媒体单位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在专业人员总量上,新媒体单位己高居榜首,其中有大量互联网技术专业人员。
  调研表明,从国有传统出版单位和期刊单位中出现的少量新媒体专业人员来看,表明目前相关单位己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但还未成为普遍现象。在年龄结构方面,总体而言,国有单位相对老化。在新媒体单位,35岁及以下占比逾90%,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中35岁及以下占比分别高达97.84%和93.58%,经营管理人员中没有一人超过55岁,是一个年轻人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并充满活力的群体。而国有数字出版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为35岁以上,大大高于民营数字企业。
  调研认为,新媒体单位缺乏新闻出版政策法规的系统知识,较难把握导向。从业人员及管理层干部一般均缺乏媒体或新闻出版的工作经历,尤其缺乏出版法规、媒体宣传纪律及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握导向变得困难,从而出现过度追求商业化、娱乐化、强调感官刺激、忽视高尚审美追求的游戏产品,以及一些炒作绯闻、披露隐私,靠无聊、低级的“恶搞”甚至靠渲染色情暴力提高点击率的网站。
  新媒体还缺乏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职称认定机制,不利于人才培养。由于网络出版业务与传统出版业之间差别大,新媒体企业从业人员并不适用于传统出版业,造成其员工缺乏相应职业技能考试的评价标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调研建议,首先,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出版人才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对出版人才综合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鼓励他们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其次,加快建立、完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准人制度,进一步推进出版编审、副编审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新人新办法”,将民营文化工作室、版权单位以及新媒体等新业态人才队伍纳入职业资格准人、注册登记管理和职称评审体系。
  第三,建立行业人才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建立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各司其责的行业人才工作新格局,在等级评估、项目申报、基金申报、奖项评比中,对国有、民营单位一视同仁。

报名咨询

021-65650813

021-51263651-8034

微信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4023701号 Copyright © 2003-2014 上海华智干部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