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新《师说》
忻才良(上海)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并致教师节说。在与师生座谈交流中,习近平引述韩愈《师说》关于师道的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并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要做“四有”好老师的殷切期望。北师大老师听后激动不已,称习近平的讲话是篇新《师说》。这颇有道理。
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脍炙人口,历久弥新,是因为他对人师的职责、职德、责任讲得非常透彻:“传道、授业、解惑”,亦就是传播国学儒道,讲授知识传授学业,释疑解难,正确回答学生提出的人生疑惑、现实问题。习近平提出做好老师的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既传承了古代“师说”的教书育人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深刻涵义,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予以殷切的期望。
比如“传道”,韩愈要求师者向学生传授、传播、传承国学儒道,这是不错的。而今的传道,就要传承理想信念、传承道德情操,简言之,就要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如“扎实学识”,不仅包括传授文化知识,更要讲授现代科学技术,讲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高科技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这是教书的基础所在、力量所在、能力所在。还有仁爱之心,习总书记所谓“爱是教育的灵魂”,强调“师魂”:“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授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师生的距离,滋润学生心田”。这“师魂”,是教学的核心,育人的精髓,也是胜任“传道、授业、解惑”这教师职责的根本。老师要成为学生喜欢和尊敬的人,园丁的“仁爱之心”至关重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之所以成为好多师范院校的校训,正是因为人们尊师已成风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家长对老师寄予厚望,父母望子成“龙”——成才、成材,有赖于“四有”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节赞园丁,重在感念师恩,尊师重教。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师说》,之所以深得人心,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推崇,正是因为这个“四有”说为好老师教书育人竖起了高标杆,这个“四有”说为好学生尊师重教提出了新要求。尽管习近平的新《师说》专为教师而言,但其意义不限于教师,对于我们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社区干部,尤其是组工干部如何建树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夯实知识功底、对百姓有仁爱之心,也极有示范意义与表率作用。这也就是新《师说》普遍的社会意义与舆论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