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期盼

顺应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期盼

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提出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顺应人民群众对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群众满意度。
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实践证明,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工作就会出现偏差,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失去群众基础。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深刻认识人民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含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增强服务为民意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员干部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群众当亲人,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经常了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困难群众权益保障情况,准确把握各类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适时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调整经济困难标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努力满足困难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使法律援助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弘扬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法律援助行业形象和公信力。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把困难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法律援助工作成效的标准,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熟悉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强化大众视野、百姓视角,从困难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实打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着重解决事关群众权益保障的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经济困难标准以及政府财政保障等根本问题。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包括基层联系点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访投诉制度、案件回访制度等,拓展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注重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工作。探索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推动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为发展壮大基层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打牢为民服务根基。
满足群众需求,提高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是法律援助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必须掌握群众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学会做群众工作,切实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适应人民群众需要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在当前法律援助立法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反映群众意愿,把困难群众的所思所盼变成法律援助立法的思路和具体规定,提高战略谋划、顶层设计、统筹全局的决策能力。以解决群众困难和基层问题为导向,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在人力方面,通过合理调配东中部地区律师资源,深入开展“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等,多渠道解决西部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办案力量不足问题;在经费方面,加大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资金倾斜力度,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办案费用。提高便民服务能力,继续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总结经验,在巩固好受群众欢迎的便民做法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方法,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变群众一时受益、一事受益为常受益、永受益。

   (本文节选自入选论文《浅议群众路线是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重要保证》,标题为编者所加)

 

报名咨询

021-65650813

021-51263651-8034

微信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4023701号 Copyright © 2003-2014 上海华智干部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