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体面与共产党的色彩

公务员的体面与共产党的色彩

孟 然

 
    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公务员收入预期问题进入了人们视野。目前,一个引起较大共识的看法是,公务员不是高收入群体,但应该是一个社会体面的职业;认为公务员过去处于灰色地带,用权力获得的东西太多,所以造成了老百姓对它有很大的意见在里面。这是建立在比较深入的研究基础上的观点,自然靠得住。其实,看待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角度,就是公务员背后党的色彩。
    很少有西方国家像社会主义中国这样,高度强调公务员队伍的政党特质。在我国,公务员所在的机关单位共产党员比例很高,行使的又是治国理政相关事宜,再加上受党管干部原则的约束,因此,提起公务员,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之与共产党的印象相叠加,统称为党的干部。这样,党的干部,就成了人们对公务员的“社会刻板印象”。
    那么,共产党是什么样的色彩呢?在革命党时代,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穷棒子”、“泥腿子”中的普通一员;执政以后,依然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也就是说,最广大的劳动者是什么样子,共产党员就应该是什么样子,公务员就应该是什么样子,决不能将自己与最广大的劳动者区分开,涂上“高大上”的色彩。即使做了领导干部,掌握了很大的社会资源,其形象也应是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郑培民,而不是衣着鲜亮、珠光宝气、口大气粗之流。其行政,朴实低调内敛;其为人,谦和诚恳平等;其持家,简约普通一般;其教子,本分勤勉上进。如果真这样做了,就会获得人民群众的真情拥戴,就会获得公务员的“体面”,就会赶上共产党的“时尚”。然而,时常见到的恰恰与之相反。一个县级领导、基层局长,身着几万元的披挂,衬得下基层的专家学者衣着寒酸;一个公务人员、负责干部,出入高消费场所,引得在此服务的劳动者侧目鄙视。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人们对共产党的好印象将荡然无存。
    其实,身为公务员,与其他社会阶层人员比金斗富,本身就是一种很陈腐的观念。严格地讲,这种陈腐连“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都算不上,因为西方国家对公务员是有明确的行政道德要求的;这种陈腐只能是封建主义的观念,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翻版。对这种现象,邓小平在30多年前就有详尽的列举: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宗法观念、等级观念;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上下级关系和干群关系在身份上的某些不平等;一些高级干部所到之处,或者迎送吃喝,或者封锁交通,或者大肆宣扬;铺张浪费,脱离群众,个人创造历史;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邓小平提出,“以上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事情,从中央到各级不许再做了。”“必须把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他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邓小平的话言犹在耳,我们当谨遵执行。

报名咨询

021-65650813

021-51263651-8034

微信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4023701号 Copyright © 2003-2014 上海华智干部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