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辩证看待“公务员叫苦加班”
郭文婧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都在唱“苦”旋律,这让很多人抱怨“现在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了”。对此,江苏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认为,现在干哪一行不需要加班、不需要出差呢?为什么放在公务员身上,就是苦了呢?(10月20日《现代快报》)
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职业化的要求,公务员本就不应该好当。在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的背景下,感叹“现在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了”,说明公务员这一职业正在向正常回归,这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然而,公务员叫苦加班、出差,则是另一回事情。在实质上,一是对不能完全落实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享受休假权利的抱怨;二是对不能像其它行业一样享受加班费的不满。因此,不应该将感叹公务员不好当与公务员叫苦加班简单化地相提并论,而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处理。
虽然现在各行各业都存在加班现象,但从大的趋势来讲,加班文化该不该提倡呢?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加班不仅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还会大大增加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对工作产生倦怠,从而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差错概率。因此,加班文化在全球都是不提倡的,提倡的是“与其推行加班文化,不如提高劳动者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而相关调查也表明,“在大多数上班族的8小时工作时间里,真正有效率的也就2到3小时。”
公务员该不该经常加班呢?答案也是不言而明的。其一,公务员无形中在社会上起到了示范作用,要反对加班文化,公务员也应该带头示范。其二,从国外的情况看,正常工作、不用加班或倒班,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工作常态。实际上,在大多数国家中,公务员的权力都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工资水平也只维持在社会中等,其不大的工作强度、朝九晚五不用经常加班或倒班,以及相对丰厚的退休金,正是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所在。
而我国的情况恰恰不一样,白加黑,5+2的公务员非常多,而且还没有加班费。过去之所以“叫苦”较少,正是被权力之大、福利之优厚所掩盖。至于造成公务员普遍加班的原因,除了少数是正常的、不得不加班之外,大多数情况下不排除如下一些情况:一是政府的手闲不住,管了太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二是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三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不得不随着领导折腾,不得不忙于应酬交际;四是少数公务员的工作能力确实不够、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对于公务叫苦加班,笔者认为,主管部门不应该鼓励加班文化,而是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与严重性,理解基层公务员的叫苦。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找出导致公务员加班的原因、对症下药。即使面对工作性质、紧急情况、人手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公务员不得不加班,也应该通过科学的调度,把加班和调休、补休或者补偿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才真正与国家的法律精神相吻合。
因此,在坚持不提倡加班文化的前提下,对公务员叫苦加班的问题,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既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辩护,也不应该简单地否定,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显然,“哪行不加班,为何放在公务员身上就是苦了”的说法,是不够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