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应落实“保质期”
整改应落实“保质期”
日前,我去镇里办完事后坐公交车回家。车行途中,突然刮起了大风,蚕豆般的雨点从窗外钻进来,乘车人叫喊关窗子。而我身后倚窗而坐、衣着斯文的那位老人却漫不经心地说:“有啥慌忙的?这叫‘雷阵雨过头风,沙滩流水不到终’。”说着,他举起手中的矿泉水瓶猛饮几口后又嘀咕着:“排长队交电费等了个把小时,老腿根子都撑肿了,还要坐车两头奔,真够戗的。时下报纸和电视新闻天天都在讲要查摆问题。可大话说了几箩筐,苦于我老头子还是两头来‘奔丧’(交电费)。” 这位乘车老人的牢骚话,反映出当前有些地方查摆问题时“轰轰烈烈”、整改问题却“涛声依旧”的状况。据了解,有些地方召开民主生活会时也把问题查出来了,矛盾也摆上桌面了,措施也写在台账上了,方案也贴上墙壁了,可老问题居然还是“包心菜”, 群众依然“啃苦瓜”。 我们要从这位老人的牢骚、怨言中进行自责和反思,作为切实做好后续整改工作的“大补品”。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查摆问题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而已,其真正的目的和效果还在于真真切切地为民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不能把查出来的问题“放冰柜”进行“冷处理”,而要勇于“吃火锅”、“打热线”。要注重推广整改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和好做法,要坚决摒弃“虚”的形式、“软”的态度、“拖”的毛病、“假”的现象和“雷阵雨”“云头风”的做法,将教育实践活动环环铆实,招招抠实,步步踏实,层层务实。使整改问题落实“保鲜期”、“保质期”。
(袁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