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倡一代新家风新社风新国风

忻才良
    “家庭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拜年时提出的新理念:“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羊年春节扬新风。重视家庭建设,加强家庭建设,习近平的大力倡导,自当成为一代新家风、新社风、新国风。
    “家庭建设”,富有年味,充满亲情。它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党的建设、法治建设等诸多“建设”一样,事关国计民生、事业兴旺、百姓福祉,因此,将“家庭建设”称之为又一项全民工程、爱民工程、利民工程、惠民工程并不为过。“家和万事兴”。“家庭建设”事关国强民富,社会和谐,工程宏大,深得民心,引起全国人民关注、响应,自在情理之中。
    “家庭建设”,贵在“重视”。“家庭建设”内涵有三个要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要注重的这三“家”,则含义不一,各有要求,极其重要。
    “注重家庭”,重在尊崇家庭、敬畏家庭、呵护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国家,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合而成。“家国情怀”,哪家人概莫能外。作为人子,成家之后作为丈夫、人父,对家庭肩负重大的家庭义务与社会责任,理应有维系家庭的责任担当,理解“家和万事兴”的内涵哲理,体现男子汉、大丈夫的家国情怀。因而,忠于婚前庄严宣誓,忠于爱情,忠实履行护家、爱妻、育子、敬老的承诺,是“家庭建设”的起码要求与应尽义务。而不少落马高管贪官,据有关部门统计,大抵有包养情妇、与人通奸的劣迹,且不论违法乱纪,单从“注重家庭”而言,就不是个对家庭、家人有责任、敢担当的大男人、好丈夫。反之亦然,一些有了权、钱的女人,为求仕途通达或贪图享乐,鲜廉寡耻,出卖色相,也是不敬重家庭的不良之丑行。作为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孝敬长辈,才是注重家庭、重视亲情的道德行为。“家和万事兴”,这一古训就有对家庭成员、一对夫妇的共同要求。男的出轨,女的出情,乃是家庭不和、诸者不顺、家庭危机的最大根由。家庭维稳,男女双方均有责任。
    “注重家教”,重在教化育人。“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对家教的责任规定明确。而“教不严”,除了“师之惰”外,还有父母不重视家教、不配合师教的问题,诸如对子女过于宠爱,甚至溺爱,便是突出表现。对子女说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教之中,做父母的往往注重胎教,不惜花重金投入;注重学前教育,家里玩具堆积如山,跳舞、唱歌、弹琴、绘画培训连轴转。但往往忽视了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正因为此,家教有言教与身教之别,从某种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携儿乘车、逛公园,让不让座、爱不爱护花草,是否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过马路走不走横道线、是不是乱闯红灯……父母的这些小事,子女们看在眼里,上行下效,这些家教比家长苦口婆心、唠叨说教,效果胜过十倍。“从娃娃抓起”,此乃“注重家教”的关键所在。
    “注重家风”,重在传承祖传家庭的贤良作风。中国人姓氏百家,家族绵延,家风沿袭。上海奉贤区,早年县名就出自于“敬奉贤人”的古训。而今,奉贤深入持久开展“传好家谱,传好家风”群众活动,业已取得良好成效。先贤祖传的“勤俭持家”、“诚信待人”、“慈善仁爱”等一大批好家风逐一发布,这些好家风上承先贤家谱实录的家教家传的家训家风,下传当代家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绵延传承新时代的老百姓好家风。家风乃是民风,家风反映社风。好家风有其姓氏特征、史传特性、地方特点、时代特色。好家风形成于老百姓的千家万户,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好家风蔚然成风,就会滋润养育社风、世风,也能“倒逼”党风的改观。这绝非虚言。
    笔者以为,倘若各地各级党组织、政府和每家每户都能响应习总书记的羊年倡导,大力加强“家庭建设”,那么,这项宏大的民心工程,就能全面铺开,切实实施,“使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据点”。其利党利国、惠家惠民之功莫大焉!
 

报名咨询

021-65650813

021-51263651-8034

微信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4023701号 Copyright © 2003-2014 上海华智干部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