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深化党的制度改革
专家学者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创新社区治理体制研究”理论研讨会上发言摘要
创新社区治理体制要改进党的领导
施 凯 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在创新社区治理体制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要解决几个问题:施 凯 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第一,在社区治理方面要回答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组织社会,怎样引领社会问题。 第二,要解决工作层面不清的问题。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实际有三个途径,1、政权层面,怎么领导政府,怎么用好人大的资源。2、社会层面,社会里面的各种主体,党怎么动员。3、党组织自身层面,政府、社会都干不了、干不好的,党组织怎么用自身的资源顶上去。现在这三个层次比较乱,有的党组织做了政府的事情,有政府抢了社会的活干。第三,要解决社区党建“经热社冷”的现象。经济组织里面的党建,抓得比较扎实;社会组织党建比较弱。现在社会组织有三类,一类是体制里面的,如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一个街道20几个。另外就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文化团队,他们以自娱自乐为主。第三类是自愿服务,这几年以青年人为主发育很快,这三大类组织,我们党的组织布局还没有完成。第四,社区党建的支撑体系要明确。现在有一个党员服务中心。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讲,其功能是党在基层社会的一个了解社情民意,或者是配置各种党建资源活动的平台。第五,队伍问题,要造就一大批党内的人才队伍。现在社区党员不少,重要的是怎么调动党员积极性。社区治理离不开党员的核心作用,基层党内“三先”制度应恢复。
要明确社区治理地位、意义、目标、机制
奚德强 浦东新区塘桥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第一个问题是社区治理的地位。社区是党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体现的平台,这个地位要牢牢地体现出来,这是一个主线。奚德强 浦东新区塘桥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第二个问题是社区治理的意义。我认为,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应该是一个善治的好政府。
第三个问题是社区治理的目标。目标就是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追求共同利益,追求共同目标。在这方面,一定要牢牢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在社区治理的目标上提升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在目标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在理论挖掘上要用市场的思想和要求来认识社区治理的目标。
第四个问题是社区治理的机制。机制应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国家治理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些基本思想要在社区治理机制上体现出来。
党要进入社会、引领社会
齐凌云 市社科院公共政治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党建如何在现代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怎么进入社会,引领社会,这需要重新思考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齐凌云 市社科院公共政治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第一,发展党内民主,凝聚党员,形成党内向心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员进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要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形成党内的凝聚力。
第二,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会,形成社会凝聚力。党组织要把服务群众的能力,关怀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三,汇聚社会意见,整合利益诉求,形成社会整合力。在利益分化时代,党组织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整合利益诉求,有效地进行利益表达,把社会中的基本利益诉求反映给党委。
第四,参与社会治理,引导方向,形成多元社会治理中的主导力。
四个问题亟待解决
马西恒 市委党校教授
创新社区治理体制,从党的领导角度、政治角度研究,有4个问题要解决。马西恒 市委党校教授
1、党组织的功能匹配问题。市场、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有物质利益的,对组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党组织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能泛泛地讲就是领导,就是政治核心,而要具体化。另外,治理框架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要研究。
2、组织体制的匹配问题。过去,居委会、村委会都是唯一的自治组织。现在,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基层组织体制能不能和新的社会组织体制相匹配?区域化党建等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也留下不少后续问题。
3、组织机制的匹配。组织机制就是工作运转、工作手段、工作方式。过去习惯于用行政的办法,党组织也习惯用行政的办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临许多的问题,群众工作越来越难,我们的手段、方法要很好地对接和适应。
4、能力的匹配。怎么去面对一个多样多元越来越务实、越来越刚性的社会?怎么去集聚群众,代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从上海提出社区党建开始,一直到现在全国推行区域化党建,背后都是这样的一些问题。
基层党组织在社区中负有重要使命
李威利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博士
现在,社区治理最重要的使命,是怎么样用单位化的资源去实现区域化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讲城市的社区自治,或者是乡村的自治都是要让单位的组织体系适应区域化管理,以完成这个使命。李威利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博士
目前社区治理或者说城市社区治理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党和政府在社区里的力量很强,但是治理的效果却不好。我们现在组织体系在国营单位、事业单位很有效,在私企就相对差一点,到社区、居住地就更差。所以,国家如果要对社会进行治理的话,不能够单纯依靠自己的行政体系,而是一定要依托社会中间组织。
社区治理,目前最核心的问题,不单纯是建一个自治的组织、搞一套体系,而是首先要实现在社区实现组织化。我们的政党在单位化的过程当中,党组织和政府行政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习惯于依附在政府体系下发挥作用。在没有政府体系的时候怎么组织社会,怎么发挥作用,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党组织的能力在下降。
社区治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社区里面无组织的问题。现在设计社区治理制度的前提,首先是组织化,以形成生活共同体,这是一个思路的转变。这个转变以后,我们设计治理第一步就是组织培育。组织培育不完全是指社会组织,党组织也是组织。社区建立组织,首先要深入组织社会,特别是在社区自治组织当中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党组织既不是社区自治组织,也不能像政府一样去管理,而是要深入组织,建立制度体系。区域化党建、党组织主导下的开放式组织架构,要有三大功能:利益表达的功能,民主协商的功能,合作共治的功能。
要发挥政党、国家、社会的三个作用
郑长忠 复旦大学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副主任
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要充分发挥政党、国家、社会三个要素的作用,并形成有机的内在互动,有效地匹配,由此转化为在治理能力上解决有效性。这三个要素最后都要落在基层一线。郑长忠 复旦大学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副主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的建设制度现代化,着眼点是党。现在在政治研究和社会制度研究过程当中,形而上学的现象非常严重,强调社会的问题就把党的建设扔到一边,强调政府问题的时候就把社会和政党扔在一边。实际上政党在这个时候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用政党力量组织社会。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应该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基层党建创新。政治建构是三个维度,第一价值,第二制度,第三组织。价值建构是内在的精神秩序,制度建构是外在行为秩序和社会秩序,组织是先通过各类的组织形成博弈达成权利关系的固化之后变成制度。一要发挥社会组织有效治理的专业能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二要转化社会组织成为党的建设、党服务社会的党建资源。通过跟社会组织建立关系,发挥他们的优势,达到有效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有效领导的作用。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除了政党、社会直接对接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群团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通过发挥群团组织在联系社会组织,在构建中间层面组织体系的过程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谓党建带团建即是。在社区的层面同样如此,盘活既有的社会自治组织,用政党社会组织力量,盘活社区,治理社区的力量。
要聚焦新情况、新问题
闫彦明 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个新的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动向和新变化。比如人的流动跟前几年相比,流动的速度、范围明显地扩大和加快。这些新问题要更多地聚焦。闫彦明 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在创新治理体制方面,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理念的创新。一方面以党中央一些文件的要求、原则性为指导。另一方面,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经验,比较先进的理念要借鉴,特别是政府。经济学上有政府失灵这样一个概念,政府发挥作用是有一定边界的,在有些领域是能够非常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边界之外的地方它的作用是非常有限或者会影响效率发挥。这就引出来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自治组织怎么样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这需要进一步思考。
还有,有的发达国家,有些民间组织,它承载一定的政府职能,不是完全靠政府本身来运作,但是它又发挥一定的政府职能,这可为我们社区自治作参考。
第二,加强沟通。现在社区居民在反映民情方面,虽然有很多的渠道,但是我们还可更加主动地通过基层自治组织,进一步地打通表达意见的通道,这样的话,可以更好地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
第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长期长效的治理队伍。这对于我们长期的创新也好,机制的完善也好,都是很重要的。
要界定政府、社区、党之间的关系
陈祥勤 市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社区治理,是政府和社会发生关系的一个界面,在这一界面,如何界定党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社区层面,党不仅代表政府,同时还要代表社区中各种社团的力量,代表社会。因为社区是基层自治和交互共治功能的整合界面。社区治理是多主体或多中心的。党一方面要代表政府,给出基本政策框架,另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要深植各种组织和社会团体,在这个层面代表社会,从而成为沟通协调政府和社会的中心环节。陈祥勤 市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所以,党在基层不仅有领导职能,而且更多是代表职能,不仅要代表政府,而且要代表社会,不仅要维稳,而且要维权,将多中心、多主体的利益真正协调整合起来。惟其如此,党才能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才能在社区治理体系创新中加强自身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建设。
党的引领与西方完全不一样
徐学通 市委党校副教授
我们国家政党治理的体系与西方社会是不一样的。西方一般是先有国家后有政党,政党在国家运行中日益成熟。中国是共产党运作而诞生新中国,党的诞生比新中国要早。社会治理过程当中党的引领和西方社会完全不一样。徐学通 市委党校副教授
基层治理一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服务,所以基层党建、基层社区治理,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能力。二是促进社区治理和促进党自身的治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融共生社区政策。
现在,党认为基层治理的迫切性和老百姓自治的冷漠性之间的差距还很大,有的事党很热心,要管,但老百姓积极性不大,怎么破除中间的壁垒,也许利益共同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基层治理理论上说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如何调动居民愿意参与,这是关键。对居民区里面真正参与基层治理的人能不能作些分析?各层次的人对自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居民区,你可能住的小区连对门邻居是谁都不知道,那么怎么集中搞活动。社区治理的理念是什么。是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还是倡导一种和谐氛围,还是一种价值,还是限制政府功能。有了理念的更新才有组织架构的建设。队伍培养也很重要,要能解决四个事:有人做事,有钱买单,有地活动,有利发展。
农村社区治理不容忽视
田 冰 《支部生活》副主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社区治理”,我理解包括城市社区治理和农村社区治理。农村社区治理与城市社区不同。随着城市化的急剧推进,有些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田 冰 《支部生活》副主编
对乡镇而言,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加快,人口大量涌入,各种矛盾加剧,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理顺区、镇两级政府管理体制和财税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加快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建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等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地方外来人口包括导入人口远超户籍人口,而公共财政、公共服务跟不上。居民新区快速出现,而社区治理跟不上。所以,乡镇设立居民区党委就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上海近年来党组织设置的创新。总之,乡镇碰到的问题与街道不一样。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上海的城市化走在全国前列,上海也有条件贡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治理的成熟经验。